朱东巨,北京猎鹰防暴恐技术推广中心副理事长
网易教育:朱老师,最近一段时间巴西、新西兰都发生了恶性枪击事件,给华人和留学生带来巨大的恐慌和心理压力,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规的恐怖袭击手段以及留学生应该怎么应对?
朱东巨:如今,走出海外的留学生越来越多,选择国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员可能更散,年龄段跨度也比较高,从低龄化到传统的正常年龄。我们除了与世界上其他方面的接轨,还有就是安全方面要特别注意,毕竟我国比起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
其实,我们所有普通民众能够遇到的恐怖袭击或者说是暴恐袭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带有宗教主义色彩的极端势力,二是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个人极端行为,这样两大类。这样的事情一般造成的伤害比较大,社会影响力也比较大。
很多出国的人都在问,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其实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成为犯罪分子选择的目标,避免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预防其实是我们在安全方面应该更加注意的。
首先,一些公共场合、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及政治、军事敏感地带,我们要避免出现在这样的场合。然后,敏感时期,例如法国最近的“黄衫军”,我们要尽量避免。
一旦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这样的事件,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要注意我们安全的点在哪里,我们要先选择一个可以逃生或者是出入的通道,能够远离现场是最好的防护动作,越快远离现场是最好的。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离开,我们可以就近利用当地的地形、地物和建筑把自己先躲藏起来,避免犯罪分子第一时间找到你。恐怖袭击的目的是以最短的时间伤害更多的人、制造更大的社会恐慌为目的,恐怖分子一般是找人多的区域,没有防护安全意识的人,这样造成的伤害面积更大,可能把你先过滤掉,你可能比别人多争取到几秒、十几秒或更长的的黄金逃生时间,对我们逃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躲藏是很重要的。当然,躲在房间里,关上房间更好,如果在开放的区域,我们要利用一些掩体。
第二种情况就是,你躲藏没有起到效果,那就只能反抗,最后的结果就是反抗,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避免生命的伤害了,那就想办法反抗,借助其他人,组织起来,就地利用器材和一些防护设施,比如说椅子、凳子、灭火器这些东西,制定一个计划。最好是在行前接受这样专业的培训,未来出去万一遇到这样的事件,应对起来更加自如。
网易教育:朱老师,非常规的恐怖袭击都有哪些?
朱东巨:非常规的就是我们所讲的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个人极端性行为,趋势是局部性、个人性,相对传统的恐怖袭击来说,不容易预见和防护,因为突发性太强。我们在海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也不要谈论当地的政治、军事、宗教这些敏感的字眼,防止被别人选择成为目标。
第二就是,我们在出去之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社会公共治安状况,以及当地的局势,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民族政策。过往的一些案例,都是因为我们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到了海外我们觉得用这种方式也可以,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被选择成为袭击的目标。
网易教育:谢谢朱老师的精彩分享,谢谢。